历史文化
夏瓜甘甜
炎炎夏日,蝉声长鸣。对于想要清热解暑的人们来说,此时最惬意的事,莫过于来一盘清凉的瓜果。我国夏熟瓜果栽培的历史悠久,《诗经》中即有“七月食瓜,八月断壶”“中田有庐,疆场有瓜”等句子。同时,若细细品味,其中还闪烁着廉洁思想的光芒。
瓜田里有智慧。国人信奉天道酬勤,所以有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的谚语,你想收获什么,就要在地上撒下什么种子,不然到了瓜熟时节,再想临时播种,已悔之晚矣。国人还信奉天时,老话说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,过早或过晚种植,都会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。清代魏源所著《默觚》一书中,论述了把握时机的意义,“果未熟而登盘,食者吐之矣……虑未熟而急图功,功必阻”,强扭的瓜不甜,为政者需要树牢正确政绩观,注重发展规律、善于顺应人心,才能达到“瓜熟蒂落”的效果。
“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”,种瓜在古代文人心中,是一件归隐田园、心灵自由的雅事。秦朝东陵侯召平在秦亡后沦为布衣,安心隐居于长安城东门外以种瓜为生,体现出“穷则独善其身”的处世哲学,时人称其瓜味甘美。孟浩然有诗追慕,“不种千株橘,惟资五色瓜”,简朴笔触下流露返璞归真的情怀。王维也有诗云,“路旁时卖故侯瓜,门前学种先生柳”,他将召平种瓜与陶渊明种柳并列,在世事无常的感慨下展示内心不移的坚守。“唯有东陵守高节,青门甘作种瓜人”,擅长咏史的胡曾在诗中直接赞美召平淡泊名利的情操,种瓜亦是在耕心。
瓜果虽小,却折射出慎微慎初的品格。北齐苏琼任南清河太守时,有一老者送上两个新熟的瓜,并仗着自己年纪大,竭力请求收下,苏琼屡拒不成,惟有将瓜悬于议事厅梁上,后来的送礼者望瓜“相顾而去”,家人抱怨不解,苏琼笑曰:“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?”防线一旦失守,想再封堵加固就难上加难了。明代永乐年间,刑部主事刘宁家中有不速之客来访,其妻安氏收到一瓜,作为贤内助的她发现瓜内竟藏着金银,于是上交官府,被誉为“夫妇双清”。
守廉之事,不以物小而松懈。古语道,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,便是时刻提醒自己,君子防患于未然,要顾及言谈举止,远离是非争议。反过来说,假如不从日常小事严起,不从防微杜渐做起,导致思想懈怠、作风散漫,甚至自以为偷瓜摸枣不过是小事小节,随手塞到口中也无人知晓,那就是大错特错了。纸终究包不住火,那些违规违纪的事情必定会留下线索痕迹,也必将被监督执纪人员顺藤摸瓜查明真相。
“蕴雪含冰泌齿凉,两团绿玉许分尝。”夏天的瓜果总是那么甘甜,这来源于大地的滋养,阳光的恩泽,以及辛勤汗水的浇灌。咀嚼着夏天的瓜果,我们仿佛在吸吮整个夏天,愿我们在甘甜之外还能感悟到几分优秀传统文化的清馨滋味。(王维)